廣州將綜治中心提檔升級納入三級“書記項目”,加快構建“綜治中心+綜合網格+最小應急單元+智能化”工作體系;深圳利用直聯直通一體化信息化平臺,推動市級部署直達街道社區;東莞構建“黨建引領共建”體系,帶動群團、行業、社會組織參與治理……這是廣東堅持多元共治,以新時代“楓橋經驗”賦能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4月19日至20日,省委政法委在汕尾召開全省多元共治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發展新時代廣東“楓橋經驗”現場會,總結工作,分析形勢,對下一步工作進行系統部署。這是結合主題教育,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決策部署開展的一次重要活動,旨在經驗交流、互學互鑒,促進各地共同提高。
近年來,廣東各地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堅持多元共治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基層社會治理綜合網格、基層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建設等各項工作,推動全省基層社會治理、平安廣東建設邁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為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貢獻更多力量。
制度機制更加完備
有效打通省市、各部門間信息壁壘
打開“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開發建設的“平安專區”提供信息采集、政策宣傳、訴求反映、公眾參與于一體的服務,實現群眾意見“一門進、一網管”……得益于制度機制的改革創新,“粵平安”平臺破除了管理服務上的時空限制,努力實現平安廣東建設領域全要素采集、全信息共享、全流程辦理等八大目標。
基層治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開黨委統一領導,也離不開各方凝心聚力。廣東從完善制度機制入手,高位推動全省基層治理工作走深走實。
領導機制逐步完善。省委成立由省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省委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統一協調推進多元共治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同時,立足發揮省社會治理體制改革專項小組、省委平安廣東建設領導小組市域社會治理組作用,積極組織各地各部門合力推進社會治理重點任務落到實處。省政府印發《廣東省關于加快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文件,全面系統謀劃部署加強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
制度體系更加完備。去年1月,《廣東省平安建設條例》施行,這是我省首部關于平安建設的省級地方性法規。我省還印發《關于加強全省鄉鎮(街道)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指導意見》,推動綜合治理委員會和綜治中心一體化運作,充分發揮綜治中心整合社會治理資源、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的平臺作用。省委組織部會同省委政法委等六部門出臺了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重點任務清單。
上下同欲者勝,風雨同舟者興。廣東各地將基層社會治理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謀劃部署,把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合力推動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在建章立制方面,各地根據省級層面制定的制度體系框架,并結合當地實際,精心制定了具體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
“制度機制的不斷完善,有效打通了省市、各部門間的信息壁壘,對整體提升全省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意義重大?!笔∥ㄎ嚓P負責人舉例說,打造“粵平安”社會治理云平臺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
為解決跨地域、跨行業、跨層級業務協同問題,“粵平安”平臺提供一套事件管理標準化、業務流轉規范化、服務資源統籌管理的協同綜合管理平臺,打通條和塊、塊和塊之間的信息壁壘。目前,“粵平安”資源專區已接入多個省直部門及地市數據,規模達11類154項。
工作體系不斷完善
更加注重平臺統籌、機制創新、先行先試
日前,東莞市莞城創業片區網格管理員在巡查時接到轄區一住戶反映,鄰居廚房的油煙囪排氣嚴重影響其正常生活。網格管理員當即組織當事雙方來到網格管理員調解工作室進行調解,最終促使兩家人握手言和。這類及時高效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生動案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鶎又卫砬ь^萬緒,管好“小事”就是治理“大事”。如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完善工作體系是關鍵。其中,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又是關鍵中的關鍵。
省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省通過健全完善“鎮街一村居一網格”的基層組織鏈條,推進黨建、治理、服務等各類網格“多網融合”。同時,推動將專職網格員納入“社區工作者”國家職業分類體系,完善選育管用機制。
目前,廣東共實施編碼固定127533個綜合網格置入“粵政圖”,每個網格配備1名專職網格員。專職網格員開展日常巡查走訪,及時調處小矛盾小問題,處理不了的及時上報街道綜治中心,由相關職能部門主動承接、限時辦理并反饋。
我省網格化管理創新探索突出黨建引領。如江門出臺《關于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效能的二十條措施》,全市2954個智慧網格全覆蓋建立黨組織;肇慶常態化實施“鄰里先鋒”工程,著力提升平時組織力和戰時應對力;清遠每個網格都有黨員干部參與,推動崗位職責在網格明確、服務承諾在網格兌現、先鋒作用在網格發揮;河源源城區推行“紅色網格”,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
為推動群眾表達訴求和糾紛實現全程跟蹤、有序引導、事了心安,廣東持續優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
——建立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和閉環管理機制。建立人民調解“后半篇文章”工作機制,推動矛盾糾紛類案同處、源頭和實質化解。
——打造綜合性法律服務平臺。廣東法律服務網通過線上線下聯動,為群眾提供“一站式”法律幫助。
——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研究建立更加快捷高效的“碼上信訪”化解工作體系,樹立在省內、在基層反映信訪問題就能得到及時化解的鮮明導向。
……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下來,我們要繼續扎實推進基層治理改革創新,更加注重平臺統籌、機制創新、先行先試,構建權責清晰、運行順暢、充滿活力的基層治理工作體系?!笔∥ㄎ嚓P負責人說。
治理效能穩步提升
形成40余項走在全國前列的創新經驗
能用眾力,則無敵于天下矣。
人民群眾是社會治理的力量源泉。廣東在大力開展基層治理過程中,始終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黨組織領導的居民自治、基層協商、群團帶動、社會參與機制。同時,組織群眾說事、議事、主事,形成黨建“同心圓”、治理“一盤棋”。
各地結合實際,積極探索群防群治組織形式創新,通過搭建群眾參與平臺、拓寬群眾參與渠道,凝聚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如廣州將全市2.3萬個最小應急單元、29.28萬名“廣州街坊”群防共治力量納入綜治中心指揮調度序列;江門組建“粵平安”支撐隊伍,在全市配備專職、專業、兼職網格員近4萬余名;清遠將交通員、護林員、社工等力量合理合規整合至綜合網格。
“五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綜合運用政治引領、法治保障、自治強基、德治教化、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治理方式,為廣東扎實推進基層治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
南粵大地,各地紛紛探索“五治融合”創新實踐新路徑:
中山堅持政治引領,標準化建設鎮、村、園區、商住小區等各領域“同心園”黨群服務中心,推動市域社會治理提質增效;清遠堅持法治保障,市委政法委牽頭成立立法工作協調小組,起草全省首個網格化工作地方法規;珠海堅持自治強基,在社區(村)全面推動開展社區協商工作,做到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汕頭堅持德治教化,開展傳承紅色基因、紅色研學旅等系列教育實踐主題活動;茂名堅持智治支撐,在“好心網格”系統嵌入“平安大走訪”模塊,由群眾直接評價“平安大走訪”活動的滿意度。
一花獨放不是春。實踐中,廣東總結提煉了廣州超大城市“最小應急單元”、深圳“平安立法”、珠?!捌桨?市域社會治理指數應用”等40余項走在全國前列、獲先進表彰的創新經驗,并以點帶面,有力推動各地治理效能穩步提升。如揭陽因地制宜推出“急難愁盼我來辦”網上群眾工作平臺,平臺以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為留言對象,市、縣、鎮三級黨政部門為具體承辦單位,推動解決了一大批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
“當前,全省各地圍繞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造了許多好的經驗做法,也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下來,我們要深入分析、精準施策,加快補短板、強弱項,不斷提升全省基層社會治理整體水平,奮力推動更高水平平安廣東法治廣東建設?!笔∥ㄎ嚓P負責人說。
一線實踐
汕尾:構建市縣鎮村組五級治理架構
走進汕尾陸豐市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中心,接訪大廳、金牌調解室、法律服務室、心理咨詢室等,布局合理、功能明確。該中心將公、檢、法、司、人社、民政、住建等部門資源整合起來,努力實現矛盾糾紛發現在早、化解在小……這只是汕尾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生動側面。
基層治,天下安。近年來,汕尾牢固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堅持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探索構建覆蓋“鎮、村、組”,“大數據+網格化+群眾路線”的治理機制,充分發揮政治引領、智治支撐作用,同時突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強基,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2020年以來,全市刑事和治安警情、命案發案數等指標連續保持全省低位,安全生產事故數、死亡人數、受傷人數全面下降。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根本目的是增強人民福祉。以汕尾市馬宮街道金町村為例,該村以提升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水平為主線,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老大難”問題。如落實村干部包片責任制,建設18個垃圾池并清理歷年來積存的垃圾。金町村入選首批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