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屆廣交會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3期開展,同時全年常態化運營線上平臺。廣交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徐兵介紹,本屆廣交會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屆,展覽面積和參展企業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展覽總面積從118萬平方米增至150萬平方米,展位數量從6萬個增至近7萬個。
“規模創紀錄”的描述,讓全世界對“中國經濟是一片大?!边@一描述有了更深入的認知。本屆廣交會在3個展期均設進口展,來自40個國家和地區的508家企業在12個專業展區參展,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參展企業占73%??梢?,越來越多人選擇追尋廣交會這個中國外貿發展的“風向標”,用腳步做出了“與時偕行”的正向選擇。
走進廣交會的,不僅是產品與市場,更是潮流與趨勢。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中,生產企業、民營企業是最大參展主體,占比分別達50.57%和90.1%。優質特色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行業頭部企業和擁有專精特新“小巨人”、制造業單項冠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等稱號的優質企業共計約5700家。具有科技創新基因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成為國際貿易領域里的香餑餑,當國內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質企業紛紛在廣交會上抓訂單、拓市場、展形象,我們對于中國高質量發展也就更有自信和底氣。
“走出去”和“請進來”并舉,實現對外貿易的“美美與共”。本屆廣交會首次引入廣州南沙、廣州黃埔、溫州甌海、廣西北海、內蒙古七蘇木5個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宣介示范區的營商環境和創新成果,推動各國各地區與示范區深化務實合作,共同促進國際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廣交會雖有時間的期限,但它所促成的訂單和意向,足以帶來國際貿易和地區發展的無限可能。
規模創紀錄,廣交會拉滿國際貿易期待值。一屆屆廣交會讓所有人看到新市場在不斷拓展、新業態在快速發展、新模式在持續創新,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大門越開越大,本屆廣交會的豐碩成果也更加值得期待。